最新要闻
- 甘肃青年“瞄准”生物医药 携手英国院士科技赋能特膳食品
- 中国医大一院援营口检验医疗队集结出发
- 受疫情影响 敦煌莫高窟“浴佛节”传统活动今年继续停办
- 16名摄影家走进万亩古茶林 以影像助力云南景迈山申遗
- 自强书写精彩人生 大爱践行初心使命——4位优秀残疾人党员代表分享奋斗故事
- 中国专家研发新冠病毒中和抗体 有望保护特殊人群、抑制传播
- 广州轮椅舞蹈队让舞蹈为残障人士插上翅膀
- 流调检测一小时一报 合肥市出台疫情防控八项举措
- 艺术家用新绘画性的叙事表达“主夫的焦虑”
- 广东首个医学科普专委会成立 提高医务工作者宣教水平
- 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派工作组赴江苏、湖北协助救灾
- 安克诚:非常幸运,我在上海收获了事业,也收获了爱情
- 河北盐山通报合肥无症状感染者2名密接者活动轨迹
- 杭瑞高速昆明至楚雄方向连发3起交通事故 致3死3伤
- 浙江现大范围分散性强对流天气 局部地区有12级大风
- 合肥采集核酸样本12万余份 1031名密接者次密接者均集中隔离
房产
穿行在京沪高铁上的女子乘警组
七旬太婆横穿篮球赛场被撞伤,赔不赔
- 2021年北京积分落户13万人在线提交申请
- 10个鸡蛋骗走老人1000元
- 轮胎飞出砸伤路人虽无过错仍应赔偿
- 交通事故双方违法保险公司仍需赔付
- 安徽六安15日无新增新冠肺炎病例
- 穿行在京沪高铁上的女子乘警组
购物
107岁作家马识途:每天读书并坚持创作三小时
就算依靠放大镜也要每天坚持创作三小时
进入5月后,天气渐热,107岁的马识途每日蜗居在书房,伏案写作,长篇小说《最有办法的人》的创作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今年就要出版,这是他的一大心愿。
当马识途将这个好消息激动地与我们分享的时候,笑容在脸上洋溢着,连每一道皱纹都闪着光芒,身后的窗前红梅绽放,窗户上一幅亲自挥毫的福字,喜气洋洋,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振奋人心的呢。年轻人,当面对年逾百岁的老人,每日争分夺秒地学习和创作,你还有什么理由去虚度光阴,放弃努力?
“如果有机会回到过去,您希望回到哪一年?”马识途毫不犹豫并郑重其事地回答:“我这一生认为自己最幸福的时光就是在西南联大,入学的那一天,是我最高兴的时候。”
青年时结缘西南联大
参演的纪录片《九零后》
本月上映
1919年5月4日,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爱国运动展开。此时的马识途只有4岁,在私塾读古书,习语文,深受传统文化浸染。
1931年,16岁的马识途初中毕业后,离开家乡,到北平读书,那一年,“九一八”的炮声击碎了他的“强国梦”,从此他加入了抗日救亡的学生运动中。
1941年,26岁的马识途以“马千禾”之名考入西南联大外国语文学系,后转入中国文学系,得到闻一多、朱自清、陈梦家、唐兰等名家的教诲,受到文学创作、文字训诂的科班训练。
5月29日,一部纪录片《九零后》即将上映,在主演表中,出现了马识途的名字,和他同时出现的还有杨振宁、许渊冲、潘际銮、杨苡、王希季……16位平均年龄超过96岁的联大学子,他们要联袂“出演”,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群星闪耀的年代。对这些年过九旬的“九零后”老人而言,西南联大不是一段尘封的历史,而是依然鲜活如初的青春记忆。
在西南联大,马识途一面学习,一面参与地下党工作,担任了联大党支部书记,在纪录片中,马识途还回顾了“做炸弹抗日”的故事。
追忆求学时光
首部甲骨文研究著作
计划今年出版
在西南联大求学的四年时光,深深影响了马识途。对恩师最好的怀念,莫过于把老师传授的知识、智慧传承下去。
马识途回忆,自己在全国著名大家学者的门下勤学苦读,曾选修了文字学大家唐兰教授所开的说文解字及甲骨文研究两门课程和陈梦家教授所开的金文(铜器铭文)课程。
离休之后,在文学创作的闲暇,回忆当年所及,开始撰写“甲骨文拾忆”,尤其是2017年马识途的封笔之作《夜谭续记》完稿后,更是投入到了甲骨文、金文在内的古文字研究中,新书名为《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目前正由四川人民出版社编辑制作中。
该书是马老第一部甲骨文研究著作,有望年内面世。全书包含上、下两卷和附录。上卷为“马识途西南联大课堂拾忆”,下卷为“马氏古字拾忆”,附录“马识途甲骨文形训浅见”。该书回忆了他当年在西南联大古文字学专业求学时,罗常培、唐兰、陈梦家、王力、朱德熙等先生讲授的语言文字学,尤其回忆了唐兰先生的甲骨文研究精髓,同时记录了他当年对部分甲骨文研究以及他现在对甲骨文做的形训注解。
想穿越回学生时光
入学那天是
最高兴的一天
接受采访的时候,成都商报记者问马老:“如果有一个机会穿越回到过去,您希望回到哪一年?”马老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这一生认为自己最幸福的时光就是在西南联大,入学的那一天,是我最高兴的时候。”
采访的时候,恰逢北大校友来拜访马识途。今年是北大123岁生日,马识途回顾了自己的学生生涯。他说他这一生,非常幸福的就是能够有机会在西南联大学习,在西南联大,接触的北大教授最多,得到了这些教授们很好的教诲,不光是在学识方面,更在精神方面。
“我今年进入107岁了。在西南联大的整个四年里,我学的中文系,专业是语言文字专业,在那里,我养成了一种学习,学习,再学习的习惯。”马识途说,那个时候,虽然条件很差,但教授们很好,老师学生们一直没有放弃努力,当时学成的佼佼者,后来也逐步成为中国建设队伍中的一些重要人物。
西南联大让他养成了
学习学习
再学习的习惯
“我虽然岁数很大,身体不好,眼睛近瞎,但是我仍然坚持在北大养成的习惯,学习,学习再学习,眼睛看不清楚,我用放大镜也要读书。”说着,马识途拿起了身边的放大镜示意。
“所以,我是天天都要读书看报的,保持和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亲密接触。青年学子们,我想告诉你们,北大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的地方,那里有大量的老师,也有非常优秀的学生。北大的青年也要继承北京大学的学术精神,认真读书,认真领会北大传承给我们的哲学精神,创造新的东西来报效我们的国家。”
马识途聊了半个小时,思维清晰,他还希望青年学子要养成一生创新、学习的习惯,学习再学习。“我相信,只要我们能保持这个精神,好好学习,那么,将来一定能对我们的国家,做出很大贡献的。所以,我虽然年老,但是,我对青年学子们寄予厚望。”
107岁了,
还有哪些愿望?
□愿望一:
《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今年出版
人生进入107岁,马老活得充实而努力,不负光阴。
当记者问他107岁了还有哪些人生愿望时,他认真思索了片刻后,回答:“我现在仍然在努力读书,努力创作,所以我这两年进行了很多文学创作,也连续出了好几本书,推出的《夜谭续记》听说还入选了中国好书。”
马识途的第一大心愿就是把今年已经完成的关于甲骨文研究的著作推出,“我曾经读过语言文字专业,之前在新闻上看到甲骨文12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北京开会,就非常兴奋,就把过去在西南联大读甲骨文、说文解字、金文这些内容研究重新加以恢复。因此,今年完成了两本甲骨文笔记,一本叫做《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另外一本是我对甲骨文重新阅读写的笔记。我今年将出一本长篇小说和两本甲骨文笔记,他们都说107岁的人竟然一年之内能出三本书,这怎么来的?这就是我在西南联大养成的学习探索创造精神。”
马识途在这部书的序言中写道:“凡是认识马识途我这个人的朋友,都说我是老革命家、老作家和书法家。革命家我认可,我到底为革命出生入死贡献过一点力量;说我是老作家,只承认一半,我只是为革命呐喊写过几本书,只能说是一个业余作家;至于书法家,大概只是因为中国作协和四川作协等单位曾分别在北京和成都为我办过几次书法展,且我将其中三次义展所得全数捐出资助了寒门学子的原因吧。”
□愿望二:
写完并出版最新长篇小说《最有办法的人》
40多年前,马识途计划写一部小说,后来因为工作忙没有完成。最近,过去的老朋友来看望他,希望他把这本没有完成的小说完成了。所以,他现在每天除了读书,就在继续完成自己的新长篇小说《最有办法的人》。
马识途说,这本小说是很早之前,老作家、时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的陈白尘,看到他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的一篇《最有办法的人》后,希望他把它扩写成长篇小说,还给他做了个计划,连写五章:最有办法的人,没有办法的人,少有办法的人,真有办法的人,最没有办法的人,写成“有办法”世家。但他当时太忙了,只发表了一篇《最有办法的人》就没有后文了。
改革开放后,马识途再次遇到陈白尘。“陈白尘问我写得怎么样了?我说当然更有办法了。他问我为什么不写出来给我们看看呢?你应该把它写出来。后来人民文学出版社派人来想看看稿件,可我仅有残稿,他们说想看这个残稿,我说不知道放在哪里了。”
后来某一天,马识途突然找到了手稿,有七八万字,“各方面的条件都逼着我应该在我走之前把这本书完成了”。
“现在,我一方面很勤奋,一方面很紧张,害怕我还没把这篇长篇小说写完就离开这个世界了,所以我一直到现在,都要每天花三个小时从事专门的创作。”
马识途转过身,在书桌上拿出一本红色封皮的笔记本:“这个东西,我不仅已经完成对过去七八万字的修改,还新增加了大概十万字。”现在写作已进入尾声,马识途希望今年能够出版。“我在走之前能够看到这本书出版,我是非常高兴的。”
□愿望三:
去北京参加作代会,到重庆参加书法展
马识途对未来还有很多期待,“今年,假如我身体还可以,我还想参加在北京开的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假如我今年能去北京,我一定会重新回到北京大学看一看,我也就不枉此生了。“
2021年6月,马老还将在重庆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个人书法展,“如果身体允许,我也想去现场”。
采访马老时恰逢“五四”青年节来临,马老通过成都商报寄语青年们:“学习、探索、进步、创造,这是我对我们青年的一点期望。”他告诉青年们,人要真正的读书,真正的学习,真正的思考,真正的创造。“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看到青年们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陈谋 摄影记者 段雪莹
【编辑:刘羡】关键词:
被指控侵吞紫光国资,“神秘人”智路建广究竟是谁?
爱心助学 少年筑梦 企智帮携手益加公益 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书读
甘肃青年“瞄准”生物医药 携手英国院士科技赋能特膳食品
成都海关从日本进境邮件中查获250支人体胎盘素
兰州名师谈高中升学与早恋等:引导理性辨别“鱼与熊掌”
西藏那曲市比如县发生3.6级地震 震源深度8千米
云南普洱边境管理支队连续9年缴毒量突破1吨
山东长岛:斑海豹的他乡
云南德宏:民警及时救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鸱鸮
上海交通执法部门严查欢乐谷地区出租汽车违规行为
明星代言又双叒翻车,一句道歉真的够吗?
广西残疾职工搞出多项发明修火车 带出25名徒弟
侨乡福州长乐乡厨成“正规军” 推动闽菜走向海外
兰州黄河岸畔“歌”颂母亲河 逾千人共享金城人文风情
深圳“曾师傅”:让民间艺术写入属于时代的新内容
“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暨首届巴蜀合唱节在四川南充启幕
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发生3.0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华南江南南部等地有较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
暴雨蓝色预警继续发布:浙江、福建等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山西: 27吨液氧罐车被追尾泄漏 多部门17小时排险
上海张江:乡村人才公寓里的“诗意生活”
暴雨强对流山洪灾害预警齐发 广西中部局地或现山洪
兰州残障者就业趋个性化:追求“诗与远方”
全国助残日:70组特殊孩子家庭西安健步走
全国助残日:志愿者走进西藏残疾人托养中心进行大扫除
轮椅上的金牌舞者:虽然我无法走路,但我可以跳舞
安徽确诊患者标本基因测序 不属于目前印度南非等变异株
合肥首个“6x24小时”新冠疫苗免费接种点 便捷服务获市民点赞
为特殊儿童打开那扇窗——访雪域高原的艺术公益参与者
摄影家用镜头记录珠穆朗玛峰生物多样性 收录455种珍稀物种
湖南衡阳投用全国首台纯电动移动疫苗接种车
安徽金安通报4家医疗机构截留发热患者 责令停业整顿
上海创新开启线上线下职业体验 特殊学生走进社区
31省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9298.7万剂次
兰州名师支招:缓解孩子焦虑情绪 家长也要有平常心
花博会首次开展全线路负荷交通保障演练
新疆阿勒泰启动“百车自驾游”
湖南岳阳局地出现12级大风 部分地区受灾
全国助残日:探访中国最早开办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学校
湖北麻城:暴雨冲毁桥梁 消防绳索横渡救出两人
江南华南等地有较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 局地有雷暴大风
北京降雨逐渐停歇明后天或冲击30℃ 未来一周有望入夏
沈阳市和平区文艺路艺园小区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夫妻离婚都不要女儿被判不许离 法院:原告未上诉
陕西佳县一农户家砖墙倒塌 一辆小轿车被埋致3人遇难
唐怀斌:从事社会救助21年,为受助者寻归家路
盲人周彤和导盲犬小杰出行路:进入公共场所多次遇阻
穿行在京沪高铁上的女子乘警组
七旬太婆横穿篮球赛场被撞伤,赔不赔
他们,为你的诗与远方打工
圆桌小记者体验“消防员”
未来“白衣战士”津门同台竞技
107岁作家马识途:每天读书并坚持创作三小时
101岁老人白内障手术成功 视力从0.02提升至0.6
成都首例!这家公司出租非法改装车被罚
安徽、辽宁23名感染者与某摄影基地有关
警方通报辅警执法直播中被撞飞:犯罪嫌疑人已投案
票房这么火爆,如何请视障人士“看”一场电影?
贵州开阳出现大风天气 最大风速达44.5米/秒
甘肃办科普讲解“盛宴”:释放民间创新智慧力量
沈阳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 一小区拟将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沈阳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 曾与家人去鲅鱼圈旅游
成都:60岁五星机长翱翔蓝天42载退休 曾驾驶轰六参加国庆阅兵
4000斤约2.8亿只大闸蟹苗集中放流洪泽湖
16名摄影家走进万亩古茶林 以影像助力云南景迈山申遗
中国专家研发新冠病毒中和抗体 有望保护特殊人群、抑制传播
广州轮椅舞蹈队让舞蹈为残障人士插上翅膀
艺术家用新绘画性的叙事表达“主夫的焦虑”
合肥采集核酸样本12万余份 1031名密接者次密接者均集中隔离
10岁男孩救倒地老人反被讹?警方:男孩负事故全责
宁夏首个无痛分娩门诊开诊 为孕产妇提供系统评估